2020年11月13日,“第四屆中國貸后風險管理及資產處置峰會”在北京舉辦。峰會邀請了來自銀行機構、互金機構、專家學者、催收從業公司等多領域嘉賓進行了主題演講,對貸后不良資產處置未來的發展進行分享和討論。
CBC (北京) 信用管理有限公司CEO董軍民先生應邀參加了此次峰會,并代表本次峰會的協辦方——中國消費信貸催收行業協會(籌)致開幕詞。
董總首先對到場的領導、嘉賓及學者表示歡迎,同時感謝主辦方為不良資產貸后處置搭建此次交流平臺。之后董總講了三點對不良資產處置現狀的看法。
第一,2020年以來,受疫情等因素影響,內外部經營環境較2019年更加復雜多變,銀行業不良資產加快增長。經濟環境的變化以及疫情的影響使得銀行個人貸款違約和信用卡違約急劇上升,銀行機構不良資產處置面臨嚴峻挑戰,而研究不良資產處置方法、交流不良資產處置經驗、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力度有著積極意義,也終將為化解不良風險,防范金融系統性風險發揮作用。
第二,今年上半年,相關監管部門出臺了《關于開展不良貸款轉讓試點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和《銀行不良貸款轉讓試點實施方案》,計劃開展單項不良貸款向社會轉移試點和批量個人不良貸款轉讓試點,尤其允許商業銀行向全國和地方性AMC批量轉讓個人不良貸款。政策的適當放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不良資產處置難度。而在AMC的個人不良資產處置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就是催收專業公司,董總表示未來個人不良貸款批量轉讓政策的落地,對于催收行業來講亦是機會,我們應抓住機會一起探索處置個貸不良資產的新模式。
第三,董總談到了催收行業陽光化發展之路。催收行業雖然在社會大眾的認知方面存在一些偏差,但確已成為金融機構個人不良資產處置重要且有效的方法,也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不可或缺的一環。早在2014年,由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金融研究所與世界銀行集團國際金融公司共同成立了課題,并于2016年發布了《中國債務催收問題研究報告》,報告中對我國催收行業的發展提出了七條結論與建議,這些年,我們欣喜的看到這些建議已引起了監管機構和諸多學者的關注和研究,部分已經進入論證實施階段。催收立法的提案;“債務催收管理條例立法建議稿”草案;“中國消費信貸催收行業協會”籌備會的成立;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和中國消費信貸催收行業協會均發布的“催收行業自律公約”;人民銀行、發展改革委、證監會等三部門聯合部署打擊逃廢債工作;國家正積極試點出臺《個人破產法》等,這一系列的變化都表明催收行業正在向職業化、法制化、陽光化發展。董總表示,催收行業一定要以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為前提,堅守行業自律,堅持依法經營、合規發展,擁抱監管,為化解金融風險貢獻力量。